< >
推荐 RECOMMEND
定制 CUSTOMIZED
札记 DIARY
票选 VOTE & POLL
独家 EXCLUSIVE
大象义工/水上浮屋/羊驼农场/动物伙伴
大小吴哥/手工制陶/出海浮潜/访问孤儿
化缘布施/轮胎漂流/泻湖跳水/岩洞探险
大象义工/水上浮屋/羊驼农场/动物伙伴 大小吴哥/手工制陶/出海浮潜/访问孤儿 化缘布施/轮胎漂流/泻湖跳水/岩洞探险
动态 NEWS

合作单位

【市内半日】风车传世久,坊间声渐无—中国童玩之手作非遗吉祥轮 (徐汇) 【市内半日】风车传世久,坊间声渐无—中国童玩之手作非遗吉祥轮 (徐汇) 258 1
0晚
QT003191759
徐汇区 集合地:徐汇| 目的地:徐汇区 备注: 本活动以付费先后秩序确认报名 请报名后即付费 报名时留意批次 报名时只需要填写儿童信息,并备注一大一小即可! 第一批:3月17日(周日上午)10:00-12:30(滚轮第三行) 第二批:3月17日(周日下午)14:00-16:30(滚轮第四行) 本活动接受团队定制 满10组家庭成团 付费后请及时添加微信号“趣趣-米粒” 备注“上午或下午风车”***家长" 以便入群接收活动通知及准备事项。 缘起 风车,是我们年少时的梦想。 也是老一辈人祈求平安的寄托,是后一代人手中把玩的物件。逢年过节时,无论大小庙会,都有各式各样的风车售卖,人们也都会顺手带一两个色彩鲜艳、声音清脆的风车回去,借此寓意来年的生活如意、平安。 ▲北京非遗传人梁老先生制作的风车,图片来自汉声文化讲义 “小妞、小妞你快来,手拿风车舞起来,小风车嘎嘎响,小妞、小妞你快长,小风车颜色鲜,消灾驱邪保平安” 风车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,最早叫“八卦风轮”,在民间传统文化代表着喜庆和吉祥,具有驱魔镇宅降妖之功。 ▲风车世家之八卦风轮造型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,风车制作起来有四、五十道工序,其中制作泥鼓的土要求非常讲究。将泥做成大小标准、薄厚一致的鼓帮,放置阴干大约3-5天,鼓面是用比较薄的牛皮纸裁成与鼓帮稍大的方块,粘鼓面时要绷平,松紧合适。如此,鼓声才能“焦脆” ▲风轮转动,拨片带动竹签敲击鼓面,图片来自汉声文化讲义 做风车最见手艺的活儿是染纸,纸料要具有绵韧性,着色最好用过去染布的染料,在夏天着色才最有渲染效果,颜色最为鲜艳且民俗味浓。风车架子用的是用高粱秫秸,按照所设计的形状进行结扎,每连接处用竹钉连接。 风车轮又叫鼓轮,制作时,首先选好竹蔑子,用刀轻轻刮平劈成条,把竹条用温水泡软,用胎具把它绕成圆形圈用细线将两头连接绑在一起,把竹圈与中心轴连接上。……风轮安装好把鼓固定上,用尼龙绳摞紧拴好拨片与鼓棒(竹扦),这样一架漂亮的风车才完成。 “无风声不小,有风响不停,风吹风车转,车转幸福来”。 如今,大风车和很多老北京被遗忘的传统正在逐渐被人民重新拾起。同时,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品收藏家将目光聚焦于风车,挖掘其背后的收藏价值。 我们童年的玩具,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——大风车已经走向了世界,其中的风车“孔雀开屏”、“五十铃”、“100轮风车”等更是赚足了观众的眼球。国门外的美国、德国、日本、新加坡等很多国家的民俗展览馆里也都有北京风车。 趣趣此次特赴北京专访风车传人,学习风车制作。作为传承了千年的民间玩具,此款风车曾随老师出访过法国、日本、新西兰、新加坡、英国等国家和地区。不但将中国的风车艺术在世界范围内推广,也将更多的欢乐带给世界人民。 课堂制作后的成品   趣趣邀请您带着孩子一起,学习制作幸福的中国童玩——北京大风车,听风车背后的故事。充分享受DIY的乐趣,感受春天的到来,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留下温馨美好的回忆。 中国童玩之为儿童制作幸福的玩具系列活动: 老师和父母带着对孩子的爱来和孩子一起制作童玩,这样的玩具中自然而然就融入了老师和父母的情感,这些是孩子完全能够体会到的,因而他们的内心也会受到这些情感的感染,这样的玩具甚至可以让成人和孩子的心贴的更近。这才是孩子真正渴望和珍惜的童年回忆。  
活动时间: 已浏览:7117/累计报名人数:9人 推荐
筛选结果:1